博冠体育北京70年建筑变迁史
发布时间:2023-05-03 06:40:21

  博冠体育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进入北平市,宣告“北平和平解放”,保全了这座3000年的历史古城。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从此北京城掀开新的历史篇章。从古都北平到首都北京,与新中国同龄的新北京,见证了新中国创造的累累硕果、非凡奇迹。图为1933年3月25日,北京前门火车站。图片来源:新华社 法新社 视觉中国 IC photo

  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城建基本“卡”在城墙内,其中房屋主要是遗留下来的平房四合院。20世纪50年代,北京开始推进改造和建设博冠体育。由于百废待兴,物力财力有限,除展览馆苏式建筑群、王府井百货大楼等几处外,北京没有建太多大型建筑。图为20世纪50年代,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外景。

  1958年9月初,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央决定扩建广场,拓宽长安街,同时在北京兴建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一批上规模的公共建筑,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十大建筑”的名号由此产生。原来的长安街宽仅15米,经商议后,最终将拓建宽度划定为120米博冠体育。北京市规划学会理事长赵知敬还道出了一个秘密:当时处于抗美援朝后期,从战略上考虑,长安街被定为一块板的形式,必要时可以起降飞机。图为1958年,改造长安街。

  全国各省市全面动员起来,各种建材设备从四面八方运来,仅进京支援人民大会堂修建的技工就有七千多人。每天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的北京部队官兵博冠体育、学校师生、干部群众则不计其数。图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妇女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工地上参加义务劳动。

  以全国人民作为后盾,1959年8博冠体育、9月间,北京“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华侨大厦、钓鱼台国宾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相继矗立起来,总面积超过67 万平方米。从确定任务到全部建成不到一年时间,被认为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自此之后,北京再也没有这样在极短时期内集中涌现如此之多的带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体。图为1959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中施工的建筑工人。

  人民大会堂占地15 公顷,总建筑面积17.18 万平方米,工程结构之复杂、施工速度之快,堪称当时国内之最。十大建筑中的一部分集中在广场附近,尤其是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就坐落在广场两侧,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城楼比邻呼应。图为1959年9月18日,人民大会堂建成。

  1959年9月19日,北京,广场的东侧,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2月28日,两馆合并,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

  1965年9月16日,北京,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工人体育场能够进入“十大建筑”是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博冠体育,它是建国初期少有的几处能够承载万人集会的场所。

  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建设加速。到了80年代,一幢幢造型新颖的新建筑出现在北京街头,与古建筑交相辉映。图为1974年北京建成了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桥。摄于1978年。

  1980年7月25日,中国进口谈判大楼外景,这座大楼在北京市区西郊二里沟,是当时中国主要的外贸活动场所之一,于1954年奠基建设。现在的二里沟进口大楼显得默默无闻,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个大楼却是相当有名。进口大楼内有六家“中国”字头的进出口总公司(即:央企),分别是:中国技术进口总公司;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这些公司在计划经济年代主要以进口当时国家急需的重工业产品为主要“任务” 。70年代,从首都机场出来的外国人,坐上出租车,往往目的地就是“二里沟进口大楼”。

  1984年8月27日,新建成的北京西苑饭店大楼。这幢建筑面积为62000多平方米,高91.2米的大楼,是当时北京市最高的现代化建筑,西苑饭店前身是北京展览馆招待所,1955年更名为西苑大旅社,1980年改造为公司、商社后,正式更为现名。

  新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站至苹果园一段,于1969年10月建成。全长23.6公里,包括17个车站和1个车辆段。那时,地铁还是战备工程,在通车后很长时间不对公众开放。1976年后,北京地铁由部队转为地方,先后划归北京市交通局、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北京市交通委,并逐步实现其民用的身份。经过数年的刻苦攻关,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从此,地铁逐渐成为北京人市内通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铁已成为拥有22条运营线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图为1981年9月19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地铁前门站出入口。

  建国前,中国的第一个“使馆区”位于东交民巷。新中国成立后,新使馆区渐渐形成于北京建国门外和朝阳门外,分为第一至第四使馆区。图为1983年8月24日,建国门外立交桥西南角的古观象台和新建的外国驻华使馆群。

  1987年9月17日,北京长城饭店,这座饭店建筑总面积为80400平方米,建成于1984年。外墙从上到下全部饰以镜面式玻璃,是中国第一座玻璃外墙的高层建筑。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心建成区不断向外扩展,北京的发展第一次进入了快速扩张的时期。从1976年到1986年的十年间,北京市建造各类房屋总面积达6750万平方米,相当于解放初期的三个北京城。图为1987年6月20日,北京城东北角新源里住宅区一角。

  1986年1月7日,怀柔县一渡河新村。地处北京市北部山区的一渡河村,建成了22栋农民住宅楼,每栋楼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据统计,在“六五”(1981-1985年)期间,北京市进行了郊区农村的新住宅建设,京郊109.5万户农民中,有30%的农户搬进了新居,建筑面积共达1198万平方米。

  1994年9月3日,北京西厢二环路上的天宁寺四层立交桥,也是当时北京桥面面积最大的立交桥。

  进入新世纪,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新北京成了一座“世界建筑博物馆”。特别是申奥成功后,国际和本地建筑设计师纷纷来到北京。北京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城市地图以每月一版的速度更新。图为2006年8月21日,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设计。

  2008年8月2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由荷兰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其倾斜交错的外形,是近些年来最富有想象力的建筑艺术之一。

  2008年7月6日,国家会议中心。国家会议中心是一座八层楼、近400米的长形建筑,由击剑馆、国际广播中心组成。

  2008年4月17日,国家体育馆。国家体育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总建筑面积为80890平方米,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008年4月1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由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的国家体育场,即众所周知的“鸟巢”。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奥运热潮渐渐褪去,留给我们的是那些可见的建筑群。这一时期的奥运建筑,承载着中国人对奥运的记忆。图为2007年12月14日,北京奥运村的卫星图像。

  近年来,中国城市人口不断在增加,几乎有一半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或郊区。蓬勃发展的经济、政府住房计划、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私人房产投资,种种因素都促使中国建筑创造了历史性的记录。图为2017年10月29日,北京,天通苑地区的密集楼群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树木形成“对峙”。 天通苑被誉为“全亚洲最大的社区”,生活着超过28万的人口。

  2018年7月25日,北京,钟楼、鼓楼与528米的北京最高建筑中国尊同处一框。

  2019年4月29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定位为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与沙特王国塔、港珠澳大桥等闻名世界的建筑齐名。2019年9月25日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其强大的陆空交通网络将有力地加速雄安新区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通道,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献礼新中国70周年的国家标志性工程,其意义已超出一座机场。

TOP